
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充电桩新增33.1万个。截止2018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7.7万个。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9年,新能源汽车预计销量达16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占比60%,约为96万辆,其他乘用车占比20%,约为32万辆;商用车占比20%,约为32万辆。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测,中国充电联盟也对充电桩建设情况进行预测。2019年,预计新增私人充电桩48万个,预计新增公共桩12万个。预计2019年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45万个,私人充电基础设施超过95万个,总保有数量达到140万台左右,车桩比提高到3.2∶1左右水平。
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2020年7月充电桩运营数据。截止2020年7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6.6万台。如果算上私人充电桩数量,截止今年7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私人)累计数量为134.1万台,同比增加27.6%。

虽然充电桩总数有所提升,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2.2万台,同比下滑了49.9%。不过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只会增不会降。
从地域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的特点依然存在。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这TOP 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1%。
分运营商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高。截止到2020年7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而这8家占到了总量的88.6%,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4%。而TOP 3的运营商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6.3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3万台)、电网(运营8.8万台)。

编辑点评: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不断扩大,充电桩市场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缓解充电焦虑、里程焦虑的一大关键。不仅如此,充电基础设施也是当前“新基建”工作计划中的一份子,前景可谓十分向好。与此同时,更多车企也在积极布局充电领域,这都会进一步带动充电桩数量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