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扯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导致海口火灾事故频发。为进一步遏制我省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坚决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近日,海南消防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堵点、难点问题,在全省各地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暗访督察。海口市琼山区消防大队还开展了专项整治示范现场会,向辖区内分管消防工作的各部门、街道等有关负责人以及市民群众进行了经验分享。
一些住宅小区“飞线”充电隐患多
省消防救援总队日前派出暗访督察小组,分别深入海口、三亚、儋州等地,随机抽查街道(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出租屋、村民自建房、住宅小区等,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责任明确、隐患整改、宣传教育、落实消防安全技防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在海口,督察人员发现一住宅小区因电动自行车数量多、现有充电车棚无法满足住户充电停放需求,小区住户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未设置防火分隔设施的地下车库。督察组当场指出存在问题,并要求物业公司加快申请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的建设,引导小区住户正确停放和充电。在银湖路的一个出租屋里,督察人员发现尽管出租管理人员在一层出口处张贴了不少关于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宣传海报,租住用户还是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的疏散楼梯间,导致疏散通道被占用。督察人员要求出租屋管理人员劝阻租户将车辆停放到室外统一规划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以免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导致人员被困。检查的场所均未明确停放充电场所的具体负责人、管理人以及相关消防安全责任。
在三亚,督察人员发现部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智能充电设施安装推进速度较慢,部分区域未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少数区域仍然存在飞线充电问题。
现场演示物防、技防、人防 化解火灾隐患
去年12月31日,琼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人员在海口滨江街道城东社区展示了多家群租楼示范点的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现场会。
据消防部门提供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短路后若起火仅需30秒,温度达到千度以上仅需3分钟。当火势达到顶峰将有滚滚浓烟伴有毒气体以1秒钟1米的速度充斥楼道,居民吸入3至5口剧毒气体便会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全程“夺命”不到100秒。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面对群租楼一楼大厅常被用于电动车停放区域的情况,在防火方面设置了防火墙、防火门、电气线路穿管保护、空气断路开关等,一旦发生火灾可将楼道与楼上的住户分隔开来,避免火势蔓延造成“火烧连营”的情况;在灭火方面,该区域还安装了可手动操作的软管卷盘、可自动感应的简易喷淋装置,当周围温度达到68℃后,系统将会感应洒水灭火。
在管理方面,示范点还实行消防楼长制,消防楼长主要负责楼内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楼内灭火和应急疏预案,开展楼内防火巡查、消防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施工监管、向住户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等。
据了解,截至目前,琼山消防联合街道办、派出所已完成对全区主城区四个街道3398栋群租楼的摸底排查,并指导城区29个社区着手落实群租楼消防整改,其中滨江街道城东社区在该项工作进度上较其他社区走在了前面,该社区目前已完成物防、技防、人防等消防措施整改的群租楼达54栋,还有100余栋正在整改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性消防安全风险压力。
消防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治理行动
截至去年11月27日,全省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43起,占火灾总起数的3%,造成1人死亡,26人受伤。日前,省政府将电动自行车火灾防控工作作为冬春火灾防控工作重点进行部署。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全省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治理行动。此次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暗访督察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一直以来,省消防救援总队将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作为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的重点关注内容,出台《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要求》的地方标准;发布《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六项措施”》通告,明确“三不准三落实”管理措施;创新推广电动自行车预警系统,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推动各地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推进电动自行车停车楼建设试点,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行为。
省消防救援总队有关负责人提醒,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在开展消防执法检查时,发现在禁止停放区域充电、在非集中充电的室内场所充电、在没有防火隔墙的群租屋和人员密集场所充电等行为,将对单位进行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该负责人同时提醒,给电动车充电不要超过10小时。另外,建议广大电动车用户定期更换电池,铅酸电池电动车更好2-3年更换一次,当然要到正规店来购买匹配的电池,不选劣质的电池,莫私拉电线充电,要在正规电动车充电处充电。